梦到幽深的树林?梦到幽深的树林什么意思

梦到幽深的树林?梦到幽深的树林什么意思

大家好,梦到幽深的树林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梦到幽深的树林什么意思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梦到幽深的树林和梦到幽深的树林什么意思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记忆中的那片树林优美散文
  2.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全部内容和诗意
  3. 形容绿化的诗句
  4. 「散文」采蘑菇——树林中的收获

小时候,村庄外,南面,是一片很大的树林。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那是很大很大的一片林子。
现在想起来,那也应该是很大的一片树林了。
里面树很多,也很杂,但大都是北方平原上的寻常树种,像榆树、杨树、柳树、椿树、槐树、枣树等等,很少见名贵树种,古老的树木也不是太多。
印象中谁家的祖坟前有一棵老槐树,树干需要两个十岁的孩子环抱,枝繁叶茂,蓊蓊郁郁,春末夏初开密密麻麻的小碎花,花败了结出肥大的槐角儿,里面的果实饱满,放上盐和花椒煮熟了很好吃,但因为栽植在坟前,便多了些神秘的色彩,而且树干分叉处有一大洞,幽深深的,孩子们之间谣传说里面住着树精,很少敢去攀爬,也不敢去摘那诱人的槐角儿。

树林里的树,有的是属于集体的,也有的是属于家庭个人的。
这些大人们知道得比较清楚,孩子们只管在里面玩耍、嬉闹,寻寻觅觅地找些能吃到嘴里的东西,甚或,做些力所能及的大人指派给的活计。

除了寒冷的冬天,树林里一年四季,是比较热闹的。
在不少季节,是村庄里的人们劳作的`场所,比如,地瓜丰收的季节,大人们在树与树之间拴上绳子,晾晒地瓜干;把新鲜地瓜磨成粉,做粉条,需要在小树林里晾晒;加工挂面的人家,也习惯在树林子里扯上绳子把刚轧出来的湿面条晾干。
里面还有一片枣树林,秋天里打枣、分枣,也是一年里村人的节日。
暮春夏初时,树林里最热闹,放学后摸爬蝉,是那时的乐事。
天蒙蒙黑时,是孩子们在行动;等吃完晚饭,大人们也开始出动了,拿着手电筒一棵树一棵树地照,没有手电筒的就挨棵树的摸,从树根摸到踮起脚尖够到的地方。
一个季节过去,树林里的那些树,几乎都被我的双手抚摸过。

那片树林是我童年的乐园。
当时,从我家出来,向南走过几户人家,就到了。
因为近便,我在林子里逗留的时间特别多,而我,也特别愿意亲近那片树林。

初夏季节的一场夜雨后,雨后的树林,静谧、安详,空气湿润新鲜,是我最喜欢的。
满树的翡翠,闪着清碧的微光。
每一片叶子,都有着娃娃的眼神,安静地看着我,她们欲语还休,羞怯又大胆。
树林里,知了,麻雀,喜鹊,燕子……是少不了的。
而蝉,几乎就是树林里的主角。
一些蝉,自以为已经安全藏身,但它们不甘寂寞的呐喊声又暴露了自己。
喜鹊热衷于交谈,尽管嘶哑着嗓子,也要谈得尽兴。
他们稍微有些乡间绅士的派头,流来流去的新鲜的风,就当是他们的清茗好了,随时可以喝上一口。
麻雀喜欢呼朋引伴,飞上飞下,这些活泼的乡野孩子,他们树上树下,快活地闲聊,热烈地拌嘴,旁若无人。
燕子低低地飞掠,她们结伴,不成群,不喧闹,偶尔听到她们的呢喃声,也是温和的,她们似乎更喜欢蹲在高高的电线上小憩。

树林里也会有平常少见的鸟儿,她们的身影小巧、俏丽,在我的视线里倏忽闪过。
她们是小树林里神秘的过客。
她们的鸣叫声也是很别致的好听,那么清脆明亮,大约是因为没有经常听到,所以格外好听。
总会有几滴鸟鸣声,停在我的胸口里,盘旋,久久不去。
能够看到、听到她们,这是幸运的事。
我这么认为。
我内心有种隐秘的喜悦,仿佛我一个人独享了一顿盛宴。

一些小草顶着明亮的露水,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花点亮了她们的小灯盏,让小树林亮了一次,又一次。
三三两两的小蘑菇悄悄地冒出来,乳白的头上顶着点点新鲜的泥土,小模样可爱又可亲。
还有一些我想寻找的东西,一种叫不出名字的草棵,开小白花结圆圆的小青果,像黄豆粒那么大小、圆润可爱,一结就是一簇,小青果不能吃,又苦又涩,但小青果熟了就是小黑果,紫黑紫黑的,摘下来可以吃,甜蜜入心。
她们也会带给我惊喜,通常是昨天还青着呢,今天就成了黑黑的甜甜的了。

树林里也有一些坟,新坟老坟,里面睡着的都是村子里的老人,有大丫家的爷爷奶奶老爷爷老奶奶,有二黑家的老爷爷老奶奶,也有我的爷爷老爷爷……也许因为这些,只要不是夜晚,我一个人在树林里走并不害怕。

暮秋初冬的季节,在小树林里面行走,经常地,会听到“啪”的一声,那是蝉生命走到尽头从树枝上掉下来的声音。
少年的心总是好奇,明知道是蝉坠地的声音,也要跑过去看;明知道是死了的或者奄奄一息了的小生命,也要捡起来,拿在手里看看,然后摇摇头,默默地扔掉。
对于蝉,那死,也是很寻常的。
生活在乡村的孩子,已见惯了太多的生死。
春天里养的小鸡小鸭等等,前一天还好好的活蹦乱跳的,第二天可能就会突然死掉了。
但每每听到那声音,还是有些惊心动魄的感觉。

冬天里,我和小伙伴们也常去树林,一半是玩耍,一半是劳动——奶奶削尖了竹签,后面拖一条长长的纳鞋底用的细绳,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弯腰把干了的树叶主要是杨树叶插住,竹签插满了就捋到后面长长的细绳上。
叶子都掉光之后,便到树林里捡柴,被风吹落的小小的枯枝,烧火用是极好的,因为当时从生产队分到的柴禾根本就不够用的,我们小孩子捡来的柴火就是不错的“贴补”了。
这个时候,林子里的鸟儿只剩下了麻雀和喜鹊,她们飞来飞去,飞上飞下,飞累了就一只只随意地蹲在树枝上,叽叽嘎嘎地不停,不知忧愁。
我有时呆呆地看着她们,心存羡慕。

后来,我们家在村子的东头建了新房,因为离得太远,我就很少去那片林子了,而我,也已经慢慢长大。

现在,偶尔,我做梦会梦到那片树林,它还是那么大、那么美好。

我也只能梦见它。
那片树林,随着村庄的扩展,已经越来越小,最后,便不见了踪影。
它似乎是一点一点地消失的,但又像是突然消失的,对于我来说。
因为那些年,我在外地求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一年里难得回去几趟的,即使回去,也基本上不去那树林子闲逛了。

那片那么大的树林子就那么消失了。

不仅是那片树林,感觉还有什么也消失了,在我的生命中。

还有什么也消失了呢?村庄,好像还是原来的村庄,我熟悉的面孔一茬茬地老去,我不熟悉的面孔一茬茬地长大。
我少年时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面建满了高的矮的、精致的粗陋的房子,我已无法前去相认。
我少年时抚摸过的每一棵树,都已杳无影踪,我也已无处可以相认。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详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1)(一作《别东鲁诸公》)

作者:李白(唐)

海客谈瀛洲

(2),烟涛微茫信难求。



(3)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4)。

天台

(5)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

(6)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7)。

谢公

(8)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

(9),身登青云梯。

半壁

(10)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11)

熊咆龙吟殷岩泉

(12),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

(13),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

(14),訇然中开。

青冥

(15)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16)。

霓为衣兮风为马

(17),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18),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19)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20)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21)

安能摧眉折腰

(22)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
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
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
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
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
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信:实在。
难求:难以寻访。



(3).越:指今浙江一带。
明灭:时明时暗。



(4).拔:超出。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为天台山的南门,土色皆赤。



(5).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
《十道山川考》:"天台山在台州天台县北十里,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
"四万八千丈:形容天台山很高,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并非实数。
此:指天姥山。
两句意为:巍然高耸的天台山同天姥山一比,好像矮了一截。



(6).之:天姥山及其传说。
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南。



(7).剡溪:水名,在今浙江嵊县南,曹娥江上游。



(8).谢公:指谢灵运,南朝刘宋时期的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永嘉太守,后移居会稽。
他游览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过,所作《登临海峤》诗有"瞑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之句。
渌水:清水。



(9).谢公屐:指谢灵运游山时穿的一种特制木鞋,鞋底下安着活动的锯齿,上山时抽去前齿,下山时抽去后齿。
青云梯:形容高耸入云的山路。



(10).半壁:半山腰。
天鸡:《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
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皆随之鸣。



(11).暝:黄昏。



(12).熊咆两句可解为:熊咆龙吟,震荡着山山水水,使深林和山峰都惊惧战栗。
也可解为:在这样熊咆龙吟的山林中,人的心灵被震惊了。
殷:这里作动词,震响。



(13).列缺:闪电。



(14).洞天:神仙所居的洞府,意谓洞中别有天地。
石扉:即石门。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15).青冥:青天。
金银台:神仙所居之处。
《史记•封禅书》载:据到过蓬莱仙境的人说,那?quot;黄金银为宫阙"。



(16).金银台:郭璞《游仙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17).霓为衣句: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
傅玄《吴楚歌》:"云为车兮风为马"。



(18).虎鼓瑟兮:猛虎弹瑟,鸾鸟挽车。
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如麻:形容很多。



(19).忽魂悸两:从梦中惊醒,长叹不已。



(20).惟觉句:梦醒后只剩下眼前的枕席,刚才梦中的烟霞美景都已消失。



(21).君:指东鲁友人。
且放句:我且把白鹿放养在青山上,欲远行时就骑它去访问名山。



(22).折腰:陶渊明曾叹“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题解]

--------------------------------------------------------------------------------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诗写梦游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
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
虽离奇,但不做作。
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
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
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
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
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
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
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
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
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
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
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
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
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
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去梯。
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
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
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
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
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
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洞天福地,于此出现。
“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
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
“仙之人兮列如麻”!
群仙好像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
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
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
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
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
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
“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
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
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
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
“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
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
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
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
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
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
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五载(746),李白离开长安的第三年。
此时他准备离开东鲁南下吴越,与东鲁朋友告别时写下了这首留别诗。
全诗构思奇特,想像丰富,语言夸张多变,美丽流畅。
通过梦境的描绘,刻画出想象中的天姥山奇丽明媚的景象,也隐喻了自己不能实现政治理想、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执着追求光明的愿望。
同时,也表达了独立不羁,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格精神。
《李太白诗醇》引谢叠山语:"此太白避乱鲁中而留别之作,然以游仙为是,以游宦为非,盖出于不得已之情"。
唐汝询《唐诗解》云:"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
……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
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皆如流水之不返矣。
"

关于此诗写作时间及意旨,也有不同说法。
如陈沆《诗比兴笺》卷三:"此篇即屈子《远游》之旨,亦即太白《梁甫吟》……之旨也。
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

全诗雄奇豪放,瑰丽飘逸,是诗人继承屈原《离骚》、《九歌》风格的一首浪漫主义的优秀诗篇。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云:"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
《唐宋诗醇》卷六:"七言歌行,本出楚骚、乐府,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优入圣城。
昔人谓其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
而尤推其《天姥吟》、《远别离》等篇,以为虽子美不能道。
盖其才横绝一世,故兴会标举,非学可及,正不必执此谓子美不能及也。
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

这是一首描写梦游天姥山的诗,杂用
四、
五、
六、七言句,句法错落有致。
转韵至十二次之多。
或两句一韵,或三句一韵,或四句一韵,或五句一韵。
韵法亦变化多端,或逐句押韵,或隔句押韵。
这是李白的典型作品。
因为全诗以七言句为主,故一般选本都编入七言古诗或七言歌行类。

诗题据《河岳英灵集》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近代版本都已省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前者说明是“别东鲁诸公”,可知是在离开齐鲁,正要南游淮泗的时期所作。
当时听到有人夸赞越中(今浙东)天姥山风景之奇,因而中心向往,居然梦到天姥山去游览了一番,醒来就写出了这首诗,并且把它作为向东鲁几位朋友的告别辞。
诗的内容是“梦游天姥山”,诗的作用是“留别”。
要了解这首诗,必须把它的内容和作用联系起来;为什么作者要把一首记梦诗作为告别辞?这首诗与告别朋友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因为韵法与思想程序有参差,这首诗不宜按韵法来分段。
现在我们按思想程序把它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开头四韵十句,这是全诗的引言。
第二段从“湖月照我影”到“失向来之烟霞”共五韵二十八句。
这是全诗的主体,描写整个梦境,直到梦醒。
以下是第三段,二韵七句,叙述梦游之后的感想,总结了这个梦,作为向东鲁朋友告别的话。
李白在好几首诗中,向往于蓬莱仙界,希望炼成金丹,吞服之后,飘然成仙,跨鹤骑鹿,远离人世,遨游于神仙洞府。
但在这首诗中,一开头就否定了瀛洲仙岛的存在。
他说:航海客人谈到瀛洲仙岛,都说是在渺茫的烟波之中,实在是难以找得到的地方。
可是,越人谈起天姥山,尽管它是隐现于云霓明灭之中,却是有可能看见的。
这四句是全诗的引言,说明作此诗的最初动机。
“瀛洲”只是用来作为陪衬,但却无意中说出了作者对炼丹修仙的真正认识。
“信难求”这个“信”字用得十分坚决,根本否定了海外仙山的存在,也从而否定了求仙的可能性。
然则,李白的一切游仙诗,可知都不是出于他的本心。
连同其他一切歌咏酒和女人的诗,都是他的浪漫主义的外衣。
杜甫怀念李白的诗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不见》)已把李白当时的情况告诉我们了。
他是“佯狂”,假装疯疯癫癫。
他这种伪装行为,在杜甫看来,是很可哀怜的。
因为杜甫知道他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下面更明白说出“世人皆欲杀”,这也不是一般的夸张写法。
可以想见,当时一定有许多人憎恶或妒忌李白,或者是李白得罪了不少人,而杜甫呢,他是李白的朋友,他对李白的行为即使不很赞同,但对李白的天才却是佩服的,所以他说“吾意独怜才”。
第三韵四句是概括越人所说天姥山的高峻。
它高过五岳,掩蔽赤城。
赤城是天台山的别名。
天台山已经很高了,对着天姥山,却好像向东南倾倒的样子。
四万八千丈,当然是艺术夸张,珠穆朗玛峰也只有八千八百四十多公尺高,因为听了越人的宣传,我就想去看看。
谁知当夜就在梦中飞渡镜湖(在今绍兴),再东南行,到达了天姥山。
“吴越”在此句中,用的是复词偏义,主要是“梦越”,为了凑成一句七言诗,加了一个“吴”字。
3hj.cnL\*R%l3|.l? `E N1p,T

第二段,全诗的主体,描写梦游天姥山的所见所遇。
文辞光怪离奇,显然是继承了楚辞的艺术传统。
作者告诉我们:他飞过镜湖,到了剡溪(今嵊县),看到了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游宿过的地方。
湖泊里有渌波荡漾,山林中有猿啼清哀。
他也仿效谢灵运,脚下趿着为游山而特制的木屐,登上了高山①,迷。
从此一路过去,到了天姥山。
走在半峰上,就看到海中日出,又听到天鸡的啼声。
经过了许多崎岖曲折的山路之后,正在迷途之间,天色忽已暝暮。
这时听到的是像熊咆龙吟的瀑布之声,看到的是雨云和烟水。
这种深山幽谷中的夜景,别说旅客为之惊心动魄,就是林木和峰峦,也要觉得战栗。
这时候,忽然又遇到了奇迹,崖壁上的石门开了。
其中别有一个天地,别有一群人物。
他看到许多霓裳风马的“云之君”和鸾凤驾车、虎豹奏乐的“仙之人”,不觉吓了一跳,蓦然醒来,只看到自己的枕席;而刚才所见的一切云山景物都消失了。

①谢灵运游山,把他的木屐改装了一下,上山时去其前齿,下山时去其后齿,当时称为谢公屐。

“云之君”是神,“仙之人”是仙人,合起来就是神仙。
李白爱好修道求仙,为什么遇到这许多神仙,非但并不高兴,反而惊慌起来呢?这一惊慌,使他的游兴大受打击,在惊醒之后,便勾引起深深的感慨,甚至长叹起来。
于是接下去产生了第三段。

就全篇诗意来看,第三段才是真正的主体,因为作者把主题思想放在这一段里。
但是在这第三段的七句中,我们可以找到两个概念。
一个是“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意思是说:人世间一切快乐的事都像做了一个美梦,一下子像水一般流失了。
这是一种消极的世界观,对人生的态度是虚无主义的。
另一个概念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一个不为权贵所屈的诗人,从趋炎附势的社会中脱逃出来以后的誓言,它反映一种积极的世界观,一种反抗精神。
这两种思想显然是不同路,甚至是相反的,然而作者却把它们写在一起。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到底哪一个是作者的主题呢?当然,从来没有一个读者只看见作者这一个思想而无视于另一个思想。
但在二者的轻重之间,或说因果之间,看法稍有不同,就可能从这首诗得到不同的体会。
作《唐诗解》的唐汝询是偏重于前一种思想的。
他说: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
……于是魂魄动而惊起,乃叹曰:“此枕席间岂复有向来之烟霞哉?”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
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皆如流水之不返矣。
我今别君而去,未知何时可还。
且放白鹿于山间,归而乘之以遍访名山,安能屈身权贵,使不得豁我之襟怀乎?这样讲法,就意味着作者基于他的消极的世界观而不屑阿附权贵,因为这也是一种虚幻的事情。

诗中所谓“世间行乐亦如此”,这个“此”字,就应当体会为上面二句所表现的梦境空虚。
作《诗比兴笺》的陈沆提出了另一种解释。
他偏重在后一种思想:此篇即屈子《远游》之旨,亦即太白《梁甫吟》“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之旨也。
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
这样讲法,情况就不同了。
它意味着作者基于他的积极的世界观,揭发和控诉了明皇宫中充满着忌才害贤的小人,使他来不及有所作为,就被排挤出来。
他回忆在宫廷中的生活,简直像个恶梦,至今心有余悸。
于是“世间行乐亦如此”这一句就应当了解为指宫廷中的快乐生活,也像恶梦一样,只会使人心悸。
作者有了这样的觉悟,于是就鄙弃一切,对“古来万事”都有空虚之感。
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为了维护自己的心灵,宁可从此骑鹿游山,决不再低眉折腰去讨好权贵们了。
我同意陈沆的讲法。
把第二段诗句仔细体会一下,可知作者所要表达的不是梦境的虚幻,而是梦境的可怕。
游天姥山是一个可怕的梦;在皇帝宫中做翰林供奉,也是一个可怕的梦。
如果说作者主题是描写梦境的虚幻,那又与“摧眉”句有什么关系?依照唐汝询的讲法,这第二段的创作方法是单纯的赋,依照陈沆的讲法,却是“赋而比也”。

陈沆引用李白另一首诗《梁甫吟》来作旁证,确实也看得出这两首诗的描写方法及意境都有相似之处。
李白有许多留别诗,屡次流露出他被放逐的愤慨。
把这些诗联系起来看,更可以肯定游天姥山是游皇宫的比喻。
有一首《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的五言古诗,就紧接编在《梦游天姥山》之后。
曹与鲁是邻境,前诗留别东鲁诸公,后诗留别曹南群官,可知是作于同一时期。
这首诗开头说自己早年修道求仙,后来碰上运气,供奉内廷。
有过一些建议,很少被采用,只得辞官回家。
下文说:“仙宫两无从,人间久摧藏。
”这是明白地说学道做官都失败了,只落得在民间没落和流浪。
《梦游天姥山》开头二句是说求仙“无从”,其次二句是说进宫或有希望。
此下描写天姥山景色一大段,实质是描写宫廷。
结论是宫廷里也“无从”存身。
“仙宫两无从”这一句可以说就是《梦游天姥山》的主题。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又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
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
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
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
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
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
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1、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王维《辋川别业》

释义:雨中的草的颜色绿的和染起来一样,水上的桃花红的像要燃烧起来一样。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释义:月亮已落下,乌鸦不停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映衬着船上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

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释义: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4、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城岁月遥。
——杜牧《枫桥》

释义:长洲苑外,草木萧萧。
回首旅途,山水辽远,岁月遥遥。
唯有分别时的那番情景,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却。

5、风月未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
——陆游《宿枫桥》

释义:半夜未眠,是畏惧千重山水。
晚泊巴东,他吟道:“半世无归似转蓬,今朝作梦到巴东。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万嶂中。

6、舟移射渎黄昏近,路转江村碧树遥。
——谢晋《过枫桥留别城西诸友》

7、苏州好,古寺说寒山。
水泊枫桥眠正熟,钟声破晓夜漫漫。
——周瘦鹃《忆江南》

8、层楼叠榭侵云起,望处人家半临水。
水边歌舞不胜春,桥下帆樯停似蚁。
——谢晋《枫桥歌送吴秀才之金陵》

9、帆挂长洲苑外烟,衣沾虎阜山头雨。
暮烟秋雨益凄其,别绪离情无限期。
——谢晋《枫桥歌送吴秀才之金陵》

10、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铺琼田。
清光不辨水与月,但见空碧涵漪涟。
——欧阳修《沧浪亭》

中国的著名十大园林是北京圆明园、无锡寄畅园、浙江绮园、广东清晖园、苏州网师园、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北京古莲花池、江苏个园。

文/邢桂珍。

今年秋天,我特别喜欢采蘑菇,徜徉在幽静的树林里,深吸清爽的空气,欣赏自然万物,敞开心扉,拥抱秋日的美好时光。

在松树林里,我惊喜地发现了久违的黏菇,采摘时手触到了隐蔽在伞帽下的黏虫,一下勾起我童年的一段记忆。

那是46年前的一个夏天,正在挖野菜的我,遇到了走亲戚的潘老师,她五官俊美,两条辫子飘在肩头,一双白塑料底黑色条绒拉带鞋,格外引起我的注意,我问了她鞋的价钱和购买地点,当她的视线落到我鞋上时,我极力缩回露出来的大脚趾。

我喜欢她穿的那款鞋,深知家里手头拮据,计划自己采蘑菇捡橡子换钱,买一双这样的鞋。

到了暑假,每天早晨天色朦胧,我就挎上大筐,带个玉米大饼子出门。

有一个阴天,我在幽深的树林里寻寻觅觅,细雨从枝头滑落,树上的鸟儿不见了踪影,只有脚下的枯叶,奏出了“哗啦哗啦”的音符。

过一会儿,我感觉浑身潮湿,双腿疲劳,就借助一棵橡子树,向山顶攀援透透气儿,手突然触到了柔软的物体,吓得我惊叫一声,连人带筐滑出很远,等我缓过神来,庆幸自己只是刮破点皮外伤。
回头定睛一看,那棵树干上,一条伸长脖颈四处张望的花蛇,正在寻找攻击目标。
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儿,畏缩地坐在枯叶上,雨水、汗水和泪水浸湿了衣衫。
我悄悄地捡起撒到地上的蘑菇,扔下了橡子,头也不回地迅速跑回了家。

我把森林里的巧遇告诉了妈妈,妈挤时间陪我出去几次,后来我尽量搭伴进山,独立出行时,我总是心里有障碍,想放弃采蘑菇的念头,但是,每当我梦到穿着那双鞋去上学的情景,心里又充满了渴望,渐渐地,心里的阴影,被希望的梦想驱散。

坚持就有收获。

经过一个暑假的不懈努力,我把晾干后的蘑菇和橡子卖了,交够了学杂费,还给家里买了一床花被面,剩余的3元钱紧紧地攥在了手里。

深秋的一天,蓝天白云,我沐浴晨风,闻着野菊的芬芳,像一只出笼的小鸟,翻越山岭去往红石砬子供销社。

一路上,我看到清澈见底的蒲石河水,倒映着大雁南飞的倩影;庄稼收割后的坡地,正等待农民弹奏五线谱;农家小院里,阳光落在玉米棒子上,闪出金色的光芒;房檐下一串串大蒜和红辣椒,宛如房子长出的大辫子;山岭的小路旁,一嘟噜一嘟噜的山里红,害羞地躲在叶下;一串串玛瑙似的山葡萄,在藤上荡着秋千。
我忍不住揪下几粒放到嘴里,一种酸甜的滋味,爽到心窝。
山野里各种果子,向秋天奉献着真诚的礼物。

傍晚回来的途中,农舍的烟囱里,升腾起袅袅炊烟,我闻着熟悉的味道,蹦蹦跳跳地捧着鞋归巢,终于买回我向往已久的鞋子,我心里开出了灿烂的花。
虽然错过了穿这鞋的季节,但是,我时不时地从柜子里掏出这双新鞋,在屋里走两圈。
第二年夏天拍小学毕业照,我穿上了二姐寄来的新衣服,换上了这双心爱的鞋,我感觉立刻有了精气神,两腿走路轻盈,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

时光荏苒,一晃40多年过去了,我从懵懂的少女,迈入了老年的门槛。
记忆中的陈年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现在,我们的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衣食住行都不用愁。
童年做梦都想不到,我长大能穿着足力健鞋采蘑菇,蘑菇以外的收获,无法用语言表达,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蘑菇,有独立向上的个性,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冲破束缚。

蘑菇,月色下积累能量,阳光下探索生命,为了一个目标,重复千次的努力。

【相关阅读】

采蘑菇——拥抱自然的快乐

#原创散文随笔#

关于本次梦到幽深的树林和梦到幽深的树林什么意思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6688882.com/fvPlZ4l8D0ma.html
上一篇:梦到庄周对我说 做梦庄周
下一篇:梦到违建楼房被拆迁(梦到楼房被拆什么预兆)